《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投稿后多久回復?
來源:優(yōu)發(fā)表網整理 2024-09-18 11:12:27 119人看過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雜志投稿后多久回復取決于雜志審稿速度:預計 。投稿前請仔細閱讀相關投稿須知,有任何疑問可以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雜志于1998年創(chuàng)刊,刊號為ISSN:1385-951X,EISSN:1573-7667,是一本專注于Multiple領域的SCI期刊,出版周期為:4 issues per year,目前未開放OA(未開放訪問)。主要發(fā)表由專家撰寫的簡短且易于理解的文章,內容精煉且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快速了解某一特定研究方向最新進展的讀者。
硬件、軟件和電信技術的變化在我們社會的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過去十年中,信息技術的變化速度加快。事實上,很明顯,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時代,電信技術的爆炸性變化與不斷增長的計算能力相結合,將導致支持我們組織的信息系統(tǒng)發(fā)生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將影響我們組織的運作方式,帶來新的商業(yè)機會,并產生對新非營利組織的需求。政府和國際組織正在并將不得不爭先恐后地制定政策和法律來控制公共產品和服務,例如無線電波和公共網絡。教育機構將繼續(xù)改變他們提供的教育材料的內容,以包括新知識和技能。此外,這些機構將改變傳播這些材料的傳遞機制。從定義上講,信息技術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許多期刊涉及不同的技術,例如數據庫、知識庫、多媒體、群件、電信等。這種當前的趨勢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技術確實很復雜,而且往往有大量需要深入研究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商業(yè)解決方案幾乎總是需要集成多種技術。因此,重要的是要有一本期刊,讓讀者不僅接觸不同的技術,而且了解它們對信息系統(tǒng)設計、功能、操作和管理的影響。應該強調的是,信息系統(tǒng)不僅包括機器,還包括人類;因此,該期刊將成為研究人機界面、人為因素和組織問題的研究渠道。
此外,由信息技術和系統(tǒng)管理引起的管理問題,包括戰(zhàn)略問題,也包括在覆蓋范圍內。討論的主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表:信息技術管理;信息技術和系統(tǒng)管理;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傳播;信息技術的戰(zhàn)略影響;信息系統(tǒng)和信息技術的經濟學;新信息技術及其對組織的影響;信息系統(tǒng)中的人為因素;人機界面,GUI;信息系統(tǒng)和組織研究問題;圖形化問題求解;多媒體應用;知識獲取和表示;知識庫;數據建模;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數據挖掘;模型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分析、設計和開發(fā);案例技術;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系統(tǒng)設計方法;系統(tǒng)開發(fā)環(huán)境;性能建模和分析;軟件工程;人工智能應用于組織/商業(yè)問題;專家系統(tǒng);決策支持系統(tǒng);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應用;元啟發(fā)式和業(yè)務問題解決;分布式計算機系統(tǒng)、遺留系統(tǒng)、客戶端 - 服務器計算;最終用戶計算;虛擬組織的信息系統(tǒng);業(yè)務流程再造的 IS 和 IT;全面質量控制的 IS;支持團隊合作的 IS;談判支持系統(tǒng);群體決策支持系統(tǒng);EDI;互聯網/WWW 應用;電信網絡;IT 和國際信息系統(tǒng);網絡和系統(tǒng)安全;與電信有關的公共政策問題;網絡和航線;IS 和 IT 培訓;GIS;IS 和 IT 應用,例如物流、營銷、會計、財務和運營。正式引用為:Inf Technol Manag
在收錄情況方面,《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雜志在中科院最新升級版分區(qū)表中,該雜志分區(qū)信息為大類學科管理學4區(qū),影響因子為2.3,CiteScore為4.5,在Multiple領域的排名較為靠前,其 SJR為 0.445,SNIP為0.568,這些數據都反映出期刊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學術價值。
投稿SCI期刊后收到回復的時間因多種因素而異,具體時間如下:
初審階段:編輯初審通常在1-4周內完成,主要檢查論文的格式、規(guī)范性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基本要求。
同行評審階段:若論文通過初審,編輯會將其發(fā)送給多位同行評審人進行詳細評估。這一階段是整個審稿過程中最耗時的部分,通常需要1-3個月。
終審階段:編輯在得到審稿人的反饋后,會根據審稿人的意見給出接收、小修、大修、拒稿等結果。這一階段的時間相對較短,通常在收到審稿意見后幾天到一周內完成。
投稿者在選擇期刊時,應考慮到審稿周期,并做好長期等待的準備,同時也要注意不同期刊的具體要求和效率可能大相徑庭。
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公開資料,如有不準確之處,請聯系我們進行修改。